“賣菜”是一項不錯的生意,每年都會有新的模式,新的融資,新的解決方案,該行業一直無法繞過一個長期霸占生鮮產品仍然最強的渠道-菜市場。在這種情況下,資本和行業的目光,自然會瞄準這塊。
今年京東生鮮改造菜市場的產業效應,其實早在前些年,就有互聯網平臺進入到這個市場。2018年,美團已經孵化了一個菜市場O2O項目“菜品全”。借助平臺加盟模式,選擇在傳統菜市場上設立代辦點,整合各菜場的菜品并做品控和包裝,再以獨立的品牌形象,整體進駐美團外賣平臺,幫助菜市場商家以外賣的形式擴大線上出貨量,一舉實現線上線下商品線的打通。到了2019年,餓了么也一度退出了與菜市場類似的業務。
實際上還有其他的生鮮平臺再運營類似的業務。三月份,每日優鮮還宣布,在社區零售領域的布局,將不僅僅局限于該公司的前端業務——生鮮前置倉模式。日優鮮在前置倉模式完成一二線城市初步布局后,在全國范圍內更廣的市場中,日優鮮選擇了數字化改造菜市場的戰略。戰略層面包括升級菜市場的硬件基礎設施,完善菜市場的相關品類,為小販或商戶提供深度數字化的增值服務。相對而言,每日優鮮這一名為智慧菜場的企業布局,也達到了一定規模。已經在江蘇、安徽、山東等地落地,下一步將繼續擴大規模。
事實上,菜市是資本、企業家、大公司之前沒有太多好的規劃的最基層生鮮渠道。相對于一線城市的即時零售或O2O等創新活動過于頻繁,菜市場這類中國目前出貨量最大、產業形態最傳統、經營環境最草根的業態,會給人帶來無法攜帶互聯網資源和技術進行改造的條件。
連大家都看到了一個矛盾的局面,草根草根粗糙的菜市場似乎要被互聯網淘汰了,但菜市場卻煥發出了強大的出貨能力和穩固的行業生命力。事實上,網絡企業與菜市場之間幾乎沒有任何競爭關系,更沒有相互擠壓和升維打擊。取而代之的是,互聯網和蔬菜市場的融合條件,更多。
美團,京東,每日優鮮相繼入局改造菜場賽道,原因只有一條,菜市場是能幫大家多贏的好生意。
使菜場底盤穩固的原因不難探究。就使用者而言,城市的低線越低,人們對“金錢換時間”這一方便消費方式的需求就越低。緩慢的生活節奏,使他們更愿意每次到現場采購一日三餐。
但從城市規劃、城市社區發展、民生保障等方面來看,菜市場不僅關系到數億人的飲食,如果以每個菜市場大約100個商戶來算,加上其背后的小城鎮菜農、貨運司機以及菜場周圍的商販等,中國目前有近4萬個菜場,也關系到上千萬人的就業和生計。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天。一種涉及到眾多人生活品質的零售業態,要想完全取代它,優化它要比徹底改變它更有效。和百姓密切相關的民生屬性,菜市商販已不再純粹從經濟角度來看,而是從中看出其巨大的流量價值社會化基礎。
特別聲明:網站部分內容來源于網絡,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侵犯到您的權益需要同本網聯系,我們會立即處理!投訴電話:020-89883179
我們將根據您的需求,提供適配的品牌營銷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