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臺辦新聞發布會上,有臺灣記者問:對陳水扁女婿趙建銘一案有何評論,發言人只有一句作答:“我們看見了!庇浾呖赡懿坏靡I,我覺得發言人省了一句話:“‘黃鶴樓上看翻船’—我們看見了”。
站在高高的黃鶴樓上看翻船是很驚心動魄的一景。舊時木船在江中航行時,遇到激流風浪,經不起的難免會沉沒?吹酱司,無論你怎樣的心情,也都愛莫能助!霸邳S鶴樓上看翻船,三分驚駭,三分痛快,三分疑慮,也還有一分同情,這也代表湖北人的人生哲學!保ú芫廴省度f里行記》P348)
“黃鶴樓上看帆船” “黃鶴樓上看翻船”,它有驚險刺激的意思;有隔岸觀火、袖手旁觀的意思;有洞若觀火的意思;有無可奈何、鞭長莫及、想夠也夠不著的意思;有看熱鬧、幸災樂禍的意思;有憐憫同情的意思;有世事難料、生死難測的意思;有客觀事物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意思。很少有一句成語像“黃鶴樓上看翻船”需要那么多成語來作再解釋。
這句由湖北人說出的含義復雜的地方成語,知道的人并不多,但卻是百年來中國風云變幻的國家政治形勢面前,許多湖北人乃至國人地球人都必須面對的一種政治“風景”和五味具全的心情的寫照。
上世紀的上半葉,就政治軍事格局而言,武漢在全國的位置有點像黃鶴樓在武漢的地位,登高一舉,八方響應,于是有了武昌首義和大革命的巨大成功。后來,辛亥革命過去差不多50年,蔣介石想要反攻大陸,“臺北一份官辦的報紙,刊載一封‘忠貞之士’從武昌寄到臺北去響應‘反攻’的公開信,說他已經到了武漢了,武漢是辛亥革命發祥地,只要國軍登陸反攻,他就爬上黃鶴樓去舉旗響應!保ú芫廴省度f里行記》P344)這位反共義士卻不知當時黃鶴樓已毀(現今的黃鶴樓是1985年重修的),在那空喊叫了一通。
湖北人與國民黨的關系淵源很深。1911年以前,湖北人在“黃鶴樓”看到孫中山的革命黨在廣東一次次起義失敗,就像看到同志在江心翻船。這時候湖北人雖是鞭長莫及,但一邊看情勢,一邊準備冒死“渡船過江”(革命起義)。當首義槍聲在武昌城墻邊打響時,第一個在“黃鶴樓上看翻船”是黎元洪,面對革命黨在風急浪高的“江中”拼死戰斗時,他的心情就是“三分驚駭,三分痛快,三分疑慮,也還有一分同情”;面對風雨飄搖而自已有職責維護的大清政權,他也很矛盾,最后還是對同鄉(革命黨)的“一分同情”占了上風,反戈一擊,加速大清的沉沒。如黎元洪救大清圍剿起義,結局可能相反,清朝還會茍延殘喘一段時間)。當時清朝的軍隊實力遠大過革命軍,后來孫中山“二次革命”打不過繼承清朝遺產的袁世凱北洋政府軍就是這個道理。但是黎元洪覺得:(清朝)救得了一時救不了永久,加上他骨子里有楚人不滿滿清的思想,于是冒險站到革命黨一邊。武昌首義爆發時,北方還有一個“黃鶴樓上看翻船”的人,他就是袁世凱。當清朝求他出山救“國”時,揮師南下的他一面打著鎮壓的大旗,一面對舊主叫喊革命軍如何厲害,結果漁人得利,弄出個南北議和的袁氏“中華民國”。
那個國民黨的‘忠貞之士’還幻想著像當年湖北人發動武昌起義一樣,義旗一舉就會全城響應,國民黨重新班師回朝。其實不要說是1960年代初這個時候,早在1927年蔣介石建立國民黨政權時,湖北人和曾經為國民黨拼命的湖南人就已信不過國民黨了。北伐軍沿著兩湖大地北上,一路得到楚人的大力支持。1926年10月10日攻克武昌后,國民黨天時地利,外有蘇聯及后來的英美支持,內有全國50多萬黨員及戰斗力強大的軍隊。但是新興的共產黨卻得到楚人特別是湖北人更多支持和同情,大批有志青年參加共產黨。1927年4月中共五大時,全國的共產黨員從1924年初的900多人猛增到57967名,其中湖北人湖南就有30000名,占總數的一半還多。國民黨屠殺共產黨人(被殺的絕大多數人都是楚人),從武漢撤出的共產黨利用楚地的民意,在武漢周圍建立了湘贛、鄂豫皖、湘鄂西三大紅色根據地,埋下了顛覆國民黨政權的革命火種。
為什么在中華民國圣地武漢及周邊腹地國民黨卻得不到“人和”?
蔣介石當年建立南京政府時,有民謠說:“廣東人出錢,湖南人拼命,江浙人做官”。黃埔軍校第一期學員中湖南籍的有91名,比有東道之利的41名廣東籍人還多出一倍多(廣東如加海南的15名則為56名);死在北伐路上的湖南人自然也是最多。北伐軍占領武漢后,國民政府遷都武漢,但蔣介石憑借武力對抗武漢政府,另立南京政府。真可謂“武昌(首義、北伐)兩次建國,南京兩次(替代武漢)建都!钡酱蟾锩鼤r湖南湖北特別是武漢已成為共產黨人的革命中心;蔣介石國都棄武漢定南京并開始屠殺共產黨人時,殺得最多的就是兩湖人。從這時候起,武漢湖北的民心就已不屬于蔣介石國民黨了,雖然1937年失守南京后退到武漢的蔣介石國民黨又一次得到武漢市民的全力支持,但那只是我們武漢人湖北人的抗日的民族氣節的表達而已,并不代表我們滿意這個政府。
假設當年蔣介石國民黨真的反攻大陸,全國所有省份都舉青天白日旗了,武漢龜蛇二山上飄揚的還是共產黨的黨旗。因為從1927年起,湖北的人民就早已抱著“黃鶴樓上看翻船”的心情對待蔣介石國民黨政府了,更有很多抱著“亡民國(蔣介石)必楚”信念的湖北人跟隨共產黨上山打江山了。長征路上犧牲最多的紅軍戰士就是湖北人;第一個獻生的紅軍高級將領洪超師長也是湖北人。
臺灣2000年和2004年兩度選舉,選民又演了一回臺灣版的“黃鶴樓上看翻船”,冷眼看著國民黨下野。大陸民間乃至官方對國民黨兩度翻船,總會有不少的同情和未來期望。因為我們不喜歡搞獨立的民進黨和陳水扁?吹疥愃怦{的“獨立”號一葉“扁”舟快要擱淺或有傾覆危險時,當然也是“黃鶴樓上看翻船”,只有“痛快”,全無“同情”,只是島內民意就相對復雜化,除不少人“痛快”外,還有人“驚駭”,“疑慮”,也有一些深綠營人“同情”,可謂五味具全。
早在2000多年前楚國滅亡時,當時的楚民心情很矛盾,就像“黃鶴樓上看翻船”,五味具全,不是滋味。楚國在東周稱霸的時間長達100多年,僅次于晉國排第二;三家分晉,晉國衰亡,楚國原本也很有希望統一中國,只是由于楚王的昏庸等原因,秦國后來居上,滅了楚國在內的戰國六雄。秦楚大戰時,秦國使用了欺詐計倆,先是許諾歸還楚“商于之地六百里”,達到離間楚國與齊國聯盟目的后,就失口否認有“六百里”之事;后來秦昭王約楚懷王至秦會盟,懷王又受騙被扣壓,死在秦國。楚國民眾一面受楚王昏庸之害(“哀民生之多艱”),一面又恨秦人的不道;不愿亡國,(愛國)又無力拯救,只能“黃鶴樓上看翻船”(屈原不忍心“看翻船”則投江自盡)。但是,這一深重的“亡國恨”“愛國情”在楚國大地深處埋藏,一旦時機來到,就會發酵爆發,“該出手時就出手”!2000多年里先后上演的“亡秦必楚”,“亡西漢必楚”“亡元必楚”,“亡清必楚”,“亡民國必楚”五幕歷史大戲都是與楚人相干的壯舉。
“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湖北人“黃鶴樓上看翻船”,有隔岸觀火、冷眼旁觀的意思,可一旦他們認準了理,最是“不到黃河不死心”的就非“九頭鳥”的楚人莫屬了。
春秋戰國群雄爭霸,最多見的政治格局就是“黃鶴樓上看翻船”。正是這一國際關系潛法則導演了過程和結局。
當震驚世界的“9.11”發生時,全球各式各樣的人態度各異,毫不遲疑站在美國一邊的有英國人等;“黃鶴樓上看翻船”的可能也不少,有人驚駭,有人痛快,有人疑慮,也還有人同情或愛莫能助。美國人不必指責別人“黃鶴樓上看翻船”,當年中國武昌首義時他們也曾“黃鶴樓上看翻船”。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也是“黃鶴樓上看翻船”。蘇聯和英法等國不約而同的想德國把戰火引向別人,自已“黃鶴樓上看翻船”,結果都未能避免戰爭災難。古往今來,古今中外,有多少“黃鶴樓上看翻船”的故事發生呢?不過,國際關系中的“黃鶴樓上看翻船”情景,恐怕沒有第二句話能像“黃鶴樓上看翻船”這句成語的寫照精彩。
“與時俱進”最早的是楚人。高舉首義義旗的是楚人;最早舉起共產黨旗幟的也是楚人(早在北伐勝利、民國之旗在武漢和南京升起前,1921年7月就有5位湖北佬和4位湖南老鄉沿江東下出席“一大”會議,全國只有13個人代表參加,湖北湖南人獨占9席;一大選舉的總書記陳獨秀也曾以“三戶”為筆名—典出“楚雖三戶,亡秦必楚”);1926年北伐勝利后,加入共產黨最多的還是湖北湖南人;國民黨大屠殺后,冒死上山起義最多的還是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楚人。楚人不僅“黃鶴樓上看翻船”;而且“該出手時就出手!”
“黃鶴樓上看翻船”是武漢人經歷了辛亥革命、大革命和抗日戰爭后的一種人生哲學嗎?武漢人誰都有過江的經歷,輪到我過江時我還是“該過江時就過江”,并不因為江面曾經有翻船就不敢前行了。
楚人“黃鶴樓上看翻船”,心境復雜,有多重歧義。正因如此,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都從這里起源也不奇怪。只要想好了拿定主義,楚人何去何從就是誰也沒法擋的事了!
“黃鶴樓上看翻船”,基本的意思是“見死不救;想救卻救不了”;還有暗處的余意“看完了翻船,你也不能置身度外,一樣要面對世間風浪(一會你也要渡船過江)”。至于對待風浪的態度和對策會因人而異。選對了,你就會平安到達彼岸;選錯了,就會風雨飄搖,葬送前程。當然這里面還有運氣的成份。
不只是湖北人,所有中國人、全世界的人都有類似“黃鶴樓上看翻船”的經歷,只是蛇山上的“九頭鳥”看的更清楚罷了。這就是“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本義了!
“黃鶴樓上看翻船”,一句話攬盡大時空大歷史。古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名句;今有“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豪言。蘇東坡也好,毛澤東也好,不都曾“黃鶴樓上看翻船”嗎?所有的船(人)不被長江的風浪吞沒,也會被歷史的風浪淘盡。
有哪句成語有如此的空間和時間容量?
《沁園春。雪》是站在歷史坐標系中的“黃鶴樓”上看到的風景。
菩薩蠻·黃鶴樓 毛澤東
莽莽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黃鶴知何去?剩有游人處。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水調歌頭.游泳 毛澤東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黃鶴樓始建于公元223年,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黃鶴樓已具規模,然而兵火頻繁,黃鶴樓屢建屢廢。最后一座“清樓”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毀于光緒10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天下第一樓”的名聲不是浪來的!暗谝粯恰薄S鶴樓;“第一江”—長江漢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三個“第一”,一眼盡收,這便是“連中三元”了(漢口有個三元路)。
黃鶴樓上看帆船?捶,看江景,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惟見長江天際流。
...... ......
【作者:廣州龍獅營銷策劃公司策劃部】
特別聲明:網站部分內容來源于網絡,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侵犯到您的權益需要同本網聯系,我們會立即處理!投訴電話:020-89883179
我們將根據您的需求,提供適配的品牌營銷解決方案。